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季鐵男 專業技術級教授

1981  東海大學建築系  學士
1985  美國耶魯大學 建築研究所 碩士
研究領域  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微觀都市方略、建築現象學、東西方環境設計理論、跨領域實驗藝術與設計、藝術與設計評論等。
 
季鐵男 (Chi, Ti-Nan)於1957年出生於臺灣臺北。臺灣東海大學建築學士,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碩士;師事建築家羅聖莊(Sun Chang Lo) 1,建築家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 2與現象學哲學家卡斯騰‧哈里森(Karsten Harries) 3;曾參與1985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北京清華大學的首次交流活動,研習都市設計。1993年于臺北成立「季氏工場(chi's Workshop)」,從事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工作。2004年在中國北京設立分支工作室,2008年于愛沙尼亞的首都塔林市設立分支工作室,目前是台灣的註冊開業建築師,台北「季鐵男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季鐵男曾獲得1984年日本新建築(Shinkenchiku) 「2001年的風格」國際競圖二等獎,為這個重要國際競賽中首次獲獎的台灣作品; 1995年鄭宅新建設計案獲得日本「空間設計年度評獎(SD Review)」4 朝倉賞,他也是首位獲得此獎項的台灣建築師。1996年,「日本建築學會」選拔季鐵男為「亞洲創新建築家(Innovative Architect in Asia)」之一,同時受到日本建築雜誌的邀請,代表獲選的創新建築家們,針對亞洲建築設計的發展,提出整體評價的論文。
 
季鐵男的設計作品,涵蓋平面設計、工業設計、裝置、室內、建築、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並跨足於當代藝術及電影編導等方面;為首位受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邀請展出的台灣建築師。他的作品曾經在東京、紐約、倫敦、威尼斯、維也納、伊斯坦布爾、北京、香港、臺北等主要城市展出,並登載於日本、韓國、英國、荷蘭、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土耳其、墨西哥、挪威、瑞典、愛沙尼亞、印度、中國、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的刊物。
 
1998年,季鐵男創立了「人文環境營造非政府組織(Human Environment Group NGO)」,起初是為了推動臺北的「華山藝文特區」5,之後,在歐亞大陸陸續策劃了一系列的「都市閃光(Urban Flashes)」工作坊、展覽與研討會,主持召集各地的新銳建築家、
藝術家與跨領域學者專家,針對世界城市的緊迫問題進行探討,提出城市發展建議方
案,供當地政府參考。 2003年,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與深入研究,季鐵男首次在英國的「建築設計(AD) 」雜誌發表了「微觀都市方略 (micro-urbanism)」 6 的基本內容 ,初步整理出一套全新的城市建築設計理論與實踐方法。
 
季鐵男曾應邀針對挪威佛斯、挪威貝爾根、瑞典卓漢屯、印度孟買、印度可拉波、中國南京、中國泰安、中國深圳、比利時布魯塞爾、英國利物浦等城市提出城市微區設計建議。2011年,香港「團立基金會(Wong T.Lap Foundation)」委託季鐵男針對新界西貢地區郊野公園內的農村土地使用的棘手問題7,提出農村復育與自然地景保護同步的建議方案,供香港政府參考。2014年,印度可拉拉省(Kerala)的古城雀舍市(Thrissur) 8市政府與建築師公會聯合邀請季鐵男指導制定雀舍市老城區更新設計總則,是正在進行中的微觀都市方略實踐的案例之一。
 
季鐵男曾在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ECU)藝術學院與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SUNY at Buffalo)建築學院任教。80年代末至90年中期,專職任教於臺灣東海大學建築系。2004-2010年為挪威貝爾根建築學院(BAS)專業教授,曾為該校副校長的候選人之一。季鐵男曾在印度、土耳其、日本、韓國、英國、瑞典、西班牙、義大利、愛沙尼亞、中國、澳門、臺灣等地的大學做短期講學,並時常受邀在各地的學校、專業機構、民間團體、公共論壇等場合做講座。
 
主要著作有建築文化專論《思考的建築(Thinking Architecture)》與《超預言(Trans-Prophecy)》、建築設計作品集《可有可冇-季鐵男的建築世界(Tangibleintangible)》等,編有環境哲學理論文獻《建築現象學導論(Introduction to Phenomenology)》、英文版Urban Flashes (都市閃光)城市設計資料集等。
 
季鐵男建築師嘗試建構一個東西方整合的微觀城市建築的體系;正如日本建築家 小嶋一浩(Kazuhiro Kojima)所做的描述:「在建築根本的追求上,季鐵男是一個長距離的打者。」9
 
 
1.羅聖莊出生於臺灣,為美籍華人;紐約古柏聯盟建築學院(Cooper Union)畢業,師事約翰‧海度克(John Hejduk)與日本建築家筱原一男,曾為首位獲得日本新建築住宅設計獎的華人,對中外建築設計思想前沿有深入瞭解。
 
2.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為美國建築師,普立茲獎得主;他長期在耶魯大學兼課任教,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家之一。
 
3.卡斯騰‧哈里森(Karsten Harries)為著名的美國現象學哲學家,曾為耶魯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他的研究興趣橫跨哲學與建築兩方面。
 
4.日本「空間設計年度評獎」是從該年度準備興建的建築設計案例之中,選拔出優秀的作品,舉辦公眾展覽,並頒發獎項;此評獎對於日本建築設計的方向,具有權威性的指標作用。
 
5.「華山藝文特區」原為華山酒廠廠區,臺灣的藝文界經過十餘年的奔走努力,將工業廠房保留了下來,做為藝術文化空間使用,打造成為臺灣第一個文化創意園區。1997年,三位藝術家率先倡議保留廠區做藝文使用,同時由季鐵男提出華山地區的規劃設計圖「超都市編織論」,曾在誠品書店戶外的廣告牆上進行公眾展示暨討論。1999年,季鐵男進一步針對華山地區的未來發展,策劃了第一次的「都市閃光」國際工作營,這個活動也是「華山藝文空間」第一場合法公開的活動。
 
6.「微觀都市方略 (micro-urbanism)」為季鐵男提出的都市主義理論與都市設計應用技術,在歐美的建築圈有一定的權威性,在亞洲地區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同。這是一個按照階段性計畫進行的長期研究工作,季鐵男不斷透過實踐檢討改進,以逐步完善這個新的思路與做法。
 
7. 香港新界西貢地區東部的大浪西灣是個著名的旅遊景點,被喻為香港最美麗的沙灘;2010年7月海岸邊農村土地上有人開工興建別墅,引起臉書上五萬多人的連署抗議,政府隨即制止工程進行。為擬定郊野公園內「不包括土地」的開發規範,香港民間的基金會義務協助,尋求國外專家的建議,而主動邀請季鐵男提出新的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公眾討論。
 
8. 雀舍市(Thrissur)是印度西南部可拉拉省(Kerala)的歷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廟宇是印度教的精神重地,也是聯合國文教組織認定的古蹟遺產;每年在這裡舉辦的普納(pooram)節慶,由大象組成的隊伍與多彩多姿的表演儀式,吸引全印度的遊客。可拉拉地區識字率為全印度之冠,地方政府十分重視公共事務,當地建築師組織也很活躍,使令政府與建築師能夠充份溝通合作,推進前瞻性的老城區更新工作。
 
9. 參見日本「空間設計(SD)」雜誌,1994年2月號,p. 30
 
主要設計方案年表
2018
台灣宜蘭市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歷史建築修復再利用規畫設計競圖方案
台灣新竹市茄苳國小多功能教室新建工程
台灣台北市松菸文化創意園區《草率季》國際藝術圖書節2018展場設計工程
台灣宜蘭市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紙的進化論》展場設計工程
台灣台北市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台灣大好》文化博覽會設計工程
台灣台北市空總文化創意園區「台北時裝週」規劃設計方案
 
2017
挪威東部森林原住民博物館設計競圖方案
台灣基隆市中正國小活動中心新建設計競圖方案﹝第二名﹞
台灣新竹市龍山國小校舍改建設計競圖方案﹝第二名﹞
台灣新竹市茄苳國小多功能教室新建設計競圖方案﹝第一名﹞
台灣台北市松菸文化創意園區《草率季》國際藝術圖書節2017展場設計工程
台灣台北市空總文化創意園區「實驗建築」計畫
 
2016
台灣新竹市國中國小校舍改建更新計畫方案
台灣宜蘭市中興紙廠再利用計畫公共藝術方案
台灣台南市玉井區有機農園計畫方案
 
2015
印度可拉拉省雀舍市老城區更新城市設計準則擬定與執行計畫方案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石寨村示範廁所新建工程
 
2014
印度可拉拉省雀舍市老城區更新規劃設計方案
中國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石寨村公共空間景觀更新工程
中國黑龍江省阿城市料甸鄉樺川屯古井周邊護牆新建工程
 
2012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紅山村公共空間景觀工程
中國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學樓中央樓梯展示台工程
 
主要展覽年表
2018
未來回聲影象展/ Archdaily /中國北京勸業坊
建築與空間工作營成果展 / 澳門路環街區
進擊建築工作營成果展 / 台灣台北市原空軍總部北側圍牆與正義國宅交界空間
101010我們的小雨傘 -集體空間速寫展 / 台灣台北市第一果菜批發市場
 
2017
台灣原創基地 - 清邁設計師週 / 泰國清邁蘭納鄉土博物館
 
2015
雀舍市老城區更新城市設計準則公眾展示 / 印度可拉拉省雀舍市市政府前方廣場
石牌日記 - 亞洲聯合城市村工作坊成果展 / 中國廣州市紅專廠
 
2014
雀舍市老城區更新設計方案公眾展示 / 印度可拉拉省雀舍市工程學院集會廳
香港西貢方略-棲居大地的人聲展 / 中國廣州市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大樓8樓
 
2011
X-地(X Field)展 / 超城建築 / 中國北京市朝陽區萬紅路藍濤中心
香港新界西貢區大浪西灣復育計畫方案公眾展示 / 香港奧運大樓集會堂
 
2008
震後造家農村規劃設計方案 / 第三屆中國國際建築藝術雙年展 / 中國北京市D Park
卑爾根廢棄造船廠地區微區方略公眾展示 / 挪威卑爾根市(Bergen)文化中心前方戶外空間
 
2007
佛斯熱狗-微觀都市方略展 / 挪威佛斯市(Voss)爵士音樂節活動戶外空間
列寧廳再生工作坊展 / 愛沙尼亞塔林市列寧廳戶外空間
 
2006
泰安市微區計畫 / 第二屆北京市國際建築雙年展 / 中國北京市國家博物館
城市停一下? / 利物浦雙年展工作營展 / 英國利物浦市區
 
獲獎紀錄
1984年日本新建築(Shinkenchiku) 「2001年的風格」國際競圖二等獎,當地建築評論家特別給予最佳的評語,至今仍是唯一進入此大獎前三名的台灣作品。 
1995年鄭宅新建設計案獲得日本「空間設計年度評獎(SD Review)」 朝倉賞,屬於二等獎,目前仍是唯一進入此重要獎項前三名的台灣案例。
1996年,「日本建築學會」選拔為「亞洲創新建築家(Innovative Architect in Asia)」之一,其中台灣建築師有兩位,包括季鐵男與李祖原。
1998年受邀至英國倫敦「建築聯盟(AA)」展出作品,目前是唯一在此頂尖專業建築學院辦過正式展覽的台灣建築師。
2000年成為唯一受到「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邀請於軍火庫展區做個人展覽的台灣建築師。
2009年經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評定為教授等級,符合該校副校長候選人資格。審查文件編號: 2009-004/ 2009-003
2011年香港的公益性基金會邀請季鐵男建築師赴港處理西貢郊野公園地區的農地使用發展以及環境保育之間衝突的爭議問題,提出大浪西灣沿海地區的規劃設計建議案,協助香港政府與民間團體尋求未來發展之方向。
2014年印度德里的首席都市設計家徵召美國專家與印度普立茲獎得主多西建築師事務所以及季鐵男參與印度南部古城雀舍市老城區規劃;2015年雀舍市市長單獨邀請季鐵男建築師再度赴印,指導制訂都市設計準則,並提供相關規劃設計建議,之後持續協助當地人士進行相關執行工作。
 
2018年主要建築媒體ArchDaily中文版策劃探討未來建築的挑戰性問題,採訪包括季鐵男在內的九位前沿華人建築師,並做影像紀錄公開展示。
 
瀏覽數: